互联网正在被重建。
如果你进过推特等社媒上的加密社区、电子游戏论坛,或者关注过元宇宙相关信息,你很可能遇到类似 “ Web3 ” \ “ Web3.0 ” 这样的表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新老公司都在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到来“修桥铺路”,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区块链与AI,可以说,人类即将揭开万维网(World Wide Web)革命的新篇章。
关于Web3,就像知名加密博主Ki Chong Tran的观点:“互联网的下次主要迭代是允许用户从主导互联网的中心化公司手中夺权。”
而关于区块链将要如何在Web3浪潮中发挥作用,波卡轻版白皮书(Polkadot Lightpaper)在前言部分对于互联网巨头们的控诉,能够清晰展现互联网在此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却是这样的,用户向科技巨头们免费提供个人数据后,除了向神祈祷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窃取、滥用之外,别无选择——这些中心化世界的巨头们就像恶魔一样一口一口将我们吞噬。
随着开源技术与像区块链这样的去中心化技术不断进步,愈加指向一个结论,即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让中心化不再凌驾于个人主权之上。在全新的系统上,第三方将不再是恶魔,我们将不再恐惧。
——Polkadot Lightpaper
虽然这场Web3革命由谁领衔尚未可知,但区块链必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下在区块链行业大展宏图的NFT/DeFi等概念也将在Web3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Web1 与 Web2
为了理解为什么Web3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首先审视网络的发挥历程,即从人类首次将其作为在线服务平台到当下被当做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来看Web1,该阶段从1989开始,持续到2005年结束。
Web1也被称为静态网络,也是1990s最早期与最可靠的互联网,由于只提供十分有限的信息,因此几乎没什么用户交互。用户只能浏览数量有限的文章与不可互动的内容组成的HTML网页,这些内容主要来自于少数事先选定的为数不多的编辑们所撰写。
然后来看Web2,这一阶段从20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当下。
社交网络或者说Web2让互联网变得更具有吸引力,这得益于Javascript、HTML5、CSS3等互联网科技的进步,Web2这个阶段互联网正变得可交互可编程与更具娱乐性,互联网成长成为一个内容分发、电子商务与娱乐的聚合器,直到今天互联网已经由像YouTube, Facebook, Twitter、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构成,他们创建了大量有趣且可交互的网页。
他们共同构成了Web2,也就是我们当下的互联网世界。
最后,我们再来看Web3,一个未来的网络,一个由区块链与去中心化节点组成的网络。
回顾区块链10多年发展历史,可以说正是区块链的繁荣,人们才得以踹开后端革命的大门,在这场革命浪潮中,网络从依赖于科技巨头们的服务器支撑的中心化网络变化成为由分布式节点支持的去中心化网络。
数据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互联互通,这将是对绝大多数数据存储于中心化介质的Web2的一次巨大飞跃。Web3本质上是个人在不放弃隐私和有价值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和拥有互联网的一种新方式,就像文章开头,Polkadot Lightpaper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拿回属于自己的数据与价值。
虽然当下我们对Web3究竟会如何发展还存在争议,但Web3的某些共性是加密社区一致认同的。那么Web3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二、Web3 简介
1、Web3 的特性
让我们看看Web3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将会成为驱动Web3创新的特点。
首先,Web3将无处不在。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用上Web3,Web3将不会像Web1那样只能在你的笔记本电脑上使用,也不会像Web2那样在你的手机上使用,Web3将会是万能的,当Web3走上正规,你周围绝大多数东西都是可以在线链接(IOT)。
然后,Web3将会是去中心化的。Web3提供了一个无中心化控制的民主的与用户为中心化平台,这将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首次。虽然Web2允许跨国界传递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被中心化的第三方所控制,在Web3的世界,用户在勿需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进行自由信息交互,也将根除大公司信息审查的风险。
其次,Web3基于计算机逻辑学建立。在网络中应用计算机逻辑学将使机器能够通过分析数据来解码意义和情感。因此,通过增强数据连接,互联网用户将获得更好的体验。
再次,人工智能在Web3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Web3中,将以前的功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能力相结合,计算机将像人类一样理解信息,以便提供更快、更相关的结果。它们变得更加智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Web3沉浸感和3D图形上表现优秀。三维设计在Web3的网站和服务中被广泛使用。博物馆指南、电脑游戏、电子商务、地理空间环境等都是使用3D图形的例子。
2、Web3 的核心内容和技术
由前文可知,Web3领域是一个广泛且迅速发展的领域,它主要是通过各类技术促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以下是Web3领域的一些核心内容和技术: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Web3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系统,可以用于记录交易、资产所有权等信息。
智能合约: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自执行合同,根据编码的规则自动执行合约条款。智能合约是构建DApps和执行去中心化金融(DeFi)操作的基础。
去中心化应用(DApps):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不同,DApps在去中心化网络上运行,通常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之上,提供各种服务,从游戏到金融产品。
去中心化金融(DeFi):一套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旨在提供去中心化的借贷、交易、投资和保险等服务,不依赖于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
非同质化代币(NFTs):代表独一无二的资产(如艺术品、收藏品等)的区块链上的代币,NFTs证明了数字或物理资产的所有权和真实性。
加密货币和代币:数字或虚拟货币,使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加密货币可以是网络的原生货币(如比特币或以太币)或者是基于特定项目的代币。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组织形式,允许成员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共同管理资源和决策过程。
隐私和安全性技术:包括各种旨在增强网络交易隐私和安全性的技术和协议,如零知识证明等。
跨链技术:使不同区块链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和价值的技术,促进了不同网络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
Web3的愿景是创建一个更开放、更透明且用户拥有数据控制权的互联网,这个领域仍在快速发展中,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开发的广泛内容。
三、Web3 与 Crypto、NFT
对于混迹于加密圈的人来说,对Web3与加密网络协作这样的故事都很熟悉,事实上加密协议就是Web3的根基,像DeFi、NFT、GameFi、SocialFi等大量相关DApp正推动Web3大跨步进入主流世界。
加密技术最关键的作用是将用户置于公司之上,每个参与者都能从激励机制中获得收益,前提是你参与了某项事物的创作。尽管区块链技术并不完美,例如包括PoS/PoW/PoH(Proof-of-History)等在内的共识机制没有哪个是完美无缺的,PoW虽然相对公链但极度耗能,PoS虽然高效但容易导致中心化,但无论如何,区块链在支持用户参与项目治理上要远胜于中心化公司。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Web3提出了一系列收回互联网巨头权力的方法,包括基于去中心化的存储、数据交换、金融交易(DeFi)等,让用户实现了数据自由与金融自由(与财务自由有区别),Web3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引入了所有权与验证方式,意味着网络中没有一个单一的个体能够控制整个网络,每一个网络用户与使用者都必须遵循相同的硬性代码准则,也就是共识协议,这其中也包括创始人,当然,前提是协议中并没有留下后门。
Web3也与Web2截然不同,在Web2这样的封闭源代码的商业模式中,用户信任公司运营者能够保证资金安全且能够顺利执行各样的服务,也就是你需要100%相信一个人。在开源项目中,用户信赖技术来执行这些任务,也就是信任机制与代码。在Web2中,更大规模的网络获胜,在Web3中,任何创建了大规模网络的用户获得共赢。
简而言之,Web2信任人,Web3信任代码,作为用户,你会如何选呢?
下面让我们看看NFT是如何为Web3发展添砖加瓦。
在理解NFT可能会在Web3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之前,先要明白NFT都有哪些特性,NFT代币是发行于区块链上的用于唯一代表实物艺术品或者数字艺术品的独一无二的资产,俗称不可分割代币,除了在艺术方面的应用,NFT还能够在无需中间商的情况下与现实世界发生链接。
NFT让用户拥有虚拟事物的能力,他们可以是图片、音乐、文本、版权、秘钥以及其他任何你所拥有的东西。正是这个原因,NFT也让金融交易民主化,NFT是终止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获得用户数据资产所有权的关键。
四、Web3 的未来
Web3的未来在于提高使用率、可用性与可扩展性。畅想一下Web3成为现实的情景,在加密的加密技术的协助下,这些应用已经能够自动更新。可扩展性、用户体验和互操作性是新协议优先考虑的一些特性。
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正在彻底改变人与人,人与网络的互动方式,例如Gitcoin是一个允许开发者通过参与和处理开源问题而获得加密货币报酬的平台,再例如前期在Axie Infinity发展过程中诞生的YGG公会,在DAO治理机制下,所有参与者均能够在代币激励机制下获得代币奖励。类似的项目数不胜数,这些都属于Web3未来发展的一部分。
总之,Web3的可能性是无穷的,而这只是开始。
© 2024 OKX. This article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in its entirety, or excerpts of 100 words or less of this article may be used, provided such use is non-commercial. Any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entire article must also prominently state: “This article is © 2024 OKX and is used with permission.” Permitted excerpts must cite to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and include attribution, for example “Article Name, [author name if applicable], © 2024 OKX.” No derivative works or other uses of this article are permitted.
Information about: digital currency exchange services is prepared by OKX Australia Pty Ltd (ABN 22 636 269 040); derivatives and margin by OKX Australia Financial Pty Ltd (ABN 14 145 724 509, AFSL 379035) and is only intended for wholesale clients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Corporations Act 2001 (Cth)); and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the relevant OKX entities which offer them (see Terms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investment advic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or an offer of (or solicitation to) buy any crypto or related products. You should do your own research and obtain professional advice, including to ensure you underst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ducts,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about them.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 never risk more than you are prepared to lose. Read our Terms of ServiceTerms of Serviceand Risk Disclosure Stat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